“街拍”式城市艺术新潮流

发布时间:2022-03-22 21:22 来源: 广州日报 浏览:20709

作品《达尔文,2019》以生物学家查尔斯·达尔文命名,以三种形状(三角形、圆形、正方形)的组合关系,表达生物的“进化”。

广场雕塑作品《雀跃的童年》 作者 陆增康

日前,英国爱丁堡,“梵高再现”沉浸式光影展媒体预展开幕。这是一场沉浸式的多感官艺术体验,将梵高画作的高清投影与数字环绕立体声、普罗旺斯的香气结合在一起,给人以视觉、听觉、嗅觉的综合享受。这个项目已走过多个国家的数十个城市,去年底今年初在北京也曾与观众见面。不同于很多人习惯的、到专业艺术机构去欣赏艺术作品的方式,“梵高再现”展似乎代表了一种新的艺术展示潮流,即通过立体、开放式的城市空间向公众展示,这更像是“偶遇”的、“街拍”式的艺术呈现和欣赏方式,正方兴未艾。

与传统公共文化空间不同的“新空间”

每天经过广州太古汇的人们,有些会被西广场上那件由基础的红蓝两色,以及简洁的几何线条组成的雕塑《达尔文,2019》所吸引,停下来拍几张照片;更多的,则脚步匆匆地从旁走过。过去两年多来,这座由著名英国艺术家菲利普·金以85岁高龄亲手在现场揭幕的作品,似乎已经成为在广州城市空间里自然融入的景观,成为人们日常生活和工作的一部分。

《达尔文,2019》是广州太古汇“衍艺时空”艺术项目引入的第一件作品。作品以生物学家和进化论先驱查尔斯·达尔文命名,以三种形状(三角形、圆形、正方形)的组合关系,暗喻了“转化”和“进化”的观念。

相关负责人士介绍, 从2019年7月启动开始,“衍艺时空”艺术项目就旨在为消费者与城市创造一个全新的艺术人文空间,通过人与艺术品的平等对话交流,撬动思维灵感的迸发与交融,在和谐联结的良性关系中持续推动个人与城市的共同发展。

所以我们在这个项目里,能看到普利兹克建筑大奖得主、著名的解构主义建筑师弗兰克·盖里专门为太古汇定制的“鱼灯”;也能看到1972年出生于葡萄牙的本莱诺·安图内斯以27根形状一致的黄铜线条垂直贯穿商场内的三个椭圆形天井;还能看到仿若光学迷宫的、由曼可尚设计的艺术装置《对影》;以广州状元坊制刺绣品为原型、运用数码摄影和数码缝纫技术创作的《海国名扬》;英国艺术家林肯·塞利格曼打造的大型幻境画《空中幻境》等。

而在不远处的天河城里,一楼中庭不但经常安排形态各异的装置作品,还曾把花展搬进过商场;正佳广场不但将动物标本展等展览直接安排在了走廊上,还打造出整条的体验式购物街,用“格调”“韵味”“年代感”抓住消费者的眼球。

这些项目虽然在具体的内涵和形态上区别很大,但无一例外跳出了传统公共文化机构的范畴,在全然不同的空间中铺陈展示。

行业动向

文创展陈,带动商业空间增值新动能

如果我们将这些文化艺术展示项目、作品与传统的“公共艺术”,比如越秀山上的五羊石像,或者上下九步行街里的万兆泉雕塑进行比较的话,会发现它们有着很大的不同。

首先,它们并不刻意强调“经典性”或者“地标感”,而更看重对日常生活的融合与嵌入,强调“自然而然”的体验。比如对中国书法和禅宗文化有着浓厚兴趣的菲利普·金就表示,他被广州开放的环境所吸引,而《达尔文,2019》的安放位置,让它看起来仿佛在楼宇之间欢快地跳跃,欢欣而动感,同时可以借助周边建筑的层次感,带来更多的欣赏角度。而广州艺术博物院与白云机场合作,在一号航站楼一层中庭建的机场分院,也以“广州第一家24小时全天候开放的艺术展馆”为标榜,强调通过多样化展览,打造旅客的“精神家园”。

另外,越来越多地出现在商业综合体中的这些艺术装置和文化艺术活动,具备一定的公共文化属性,但更多是为主办方的产品或品牌营销服务。有研究者指出,随着网络购物的冲击,许多实体商业空间越来越重视美陈布置和空间利用,在售卖商品之外,更多地强调产品理念、体验感、生活方式等,成为实体商业空间与电商竞争的重要手段。随着越来越多专业力量的进入,许多商业空间的美陈逐渐提升到了艺术和创意的层级,成为公众在商业环境中不经意感知艺术与美的展台。

此外,商业空间展陈近年逐渐摆脱单一主题和固化元素的简单陈列——如中秋节的月饼、端午节的粽子、元宵节的汤圆,而是更注重新材料、新技术、新内容的组合,互联网技术、多媒体技术、时尚的创意设计大行其道。一些商业空间也不再局限于自身品牌,而是热衷于引入一些热门的IP展,如哆啦A梦展、变形金刚展等,借助强IP的话题性驱动流量,以期带旺商场的人气。

业内人士指出,带入文创思维,将科技感、创意以及参与感融合在一起的这些展示项目,除了让商业空间更具美感和吸引力之外,也增强了顾客的购物体验,让艺术成为商业空间增值的新动能。

记者观察

公共生活艺术化 公共艺术生活化

从“体验经济”的角度来说,商业空间与公共艺术的携手,可以塑造一种从生活与情景出发的感官体验和思维认同,以此吸引消费者的注意力,改变消费者的行为。有研究者指出,当下商业空间的商业模式逐步转变为强调顾客的心理体验及在购物过程中感官的立体享受,使顾客体验到新奇、娱乐,以及参与过程中的趣味性。双方的携手在为商业空间赋能的同时,也在一定层面上实现了“公共生活艺术化,公共艺术生活化”,成为一种新形式的公众艺术普及教育。同时,当代科技,特别是VR等数字媒体技术的发展给空间设计和场景营造带来了新的机会,“沉浸式体验”渐渐成为商业空间展陈项目的标配。

那么商业空间的展陈,与博物馆、美术馆等专门的文化艺术空间有何异同呢?广州博物馆副馆长曾玲玲认为,总体来说这是一种好现象,体现了文化的多元,不同的空间和展示方式可以满足不同群体的兴趣和爱好。博物馆的展陈主要基于文物,是传播基础知识的地方,讲究规范。其他公共文化或私人开设的文化空间更多是休闲与体验,风格和方式多样,运作更灵活。双方之间可以起到很好的互补。


电影排行
数码产品排行
-